从牧者角度思考“拣选”教义

如今也是这样,照着拣选的恩典,还有所留的余数。既是出于恩典,就不在乎行为;不然,恩典就不是恩典了。这是怎么样呢?以色列人所求的,他们没有得着,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;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。

想到近来讲道涉及的重要教义,像《罗马书》11章经文中包含的,会对牧者有怎样的提醒,我就觉得,应该在释经式讲道中,隔几周就停一停,回顾所讲的,更好地了解这些教义对实践有什么寓意。比如这几周中我们重温了“无条件拣选”的教义(之前在《罗马书》8:29-33和9:10-24已经谈到)。

这教义指,上帝在创立世界以前(弗1:4),就拣选了那些将来会信靠他的人,即使他们有罪、不配甚至顽固地活在叛逆当中,因为罪,他们本应灭亡,然而上帝依然拯救他们到底。换言之,世上发生的一切事情,都可以用上帝的旨意之智慧、公正和恩典,作出最终的解释。我们根本不可能从“无有”中创出任何原因。我们作为伯利恒教会的带领者,坚持了那个看似自相矛盾却合乎圣经的论点(paradox,似乎矛盾,其实并无冲突 ),就是,一方面,上帝满有主权,而另一方面,我们作为人,又都要为罪愧疚,对罪负责,只配遭受神的忿怒。假如上帝拣选我们,使我们有信心,从罪恶的状态当中得到拯救,就绝对不是因着我们自己的缘故。这就是《罗马书》八、九章所说的(又在11:1-10中强调的)无条件拣选的意思。

因此,我们今天要从牧者的角度再来思考“拣选”的教义。

1. 有些事知道了没好处,所以上帝没有启示,而有些东西知道了对我们有好处,即便暂时不能完全了解。

这么说的根据,部分来自《申命记》29:29,摩西说,“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;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。”的确有些事情,是神刻意不让我们知道的。因为对我们不好。比如《使徒行传》1:7,耶稣说,“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、日期,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。”知道太多将来,对我们不见得是好事。事实上,明天发生什么,我们都几乎一无所知。《雅各书》4:14说,“其实明天如何,你们还不知道。”《诗篇》131篇中大卫也说,“我的心不狂傲,我的眼不高大;重大和测不透的事,我也不敢行(不敢行或译,不敢牵涉其中。——译者注)。”有些事情确实超越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。

另一些事我们可以知道,因为上帝已经向我们显明——当然我们所知的有限。这些就是应该知道的,知道了对我们也有好处。然而,我们必须满足于所知道的那些,正如保罗在《哥林多前书》13:12所说,“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,模糊不清(原文作如同猜谜);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时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样。”把这句话用在拣选的教义上,实在贴切。我们容易问得太多,超过上帝回答的范围。而这里的极大危险乃是:我们的问题,不小心就会越界而演化成指控了。

这观点的引申之一是,我们不会总是知道,圣经中某个特殊的教义,如何是对我们有好处的。我们美国人很务实,而且缺一些容忍度。假如不能立刻看到某个教义的好处,我们就倾向于忽略它。其实那样子就像愚拙的孩童。做父母的都知道,孩子必须学的,有些他们并不知道会有什么用。比如孩子小时候学习餐桌上的诸般礼仪,我们教他们这些,是让他们日后能够在社交场合举止优雅。而他们在学习的时候,真的不明白,为什么勺子必须这样拿,为什么手肘不能支在桌子上。他们要凭着信心相信你的话。又比如说,太阳是不动的(乃是地球在绕着它转——译者注),地球是一个球体,绿色的菜蔬会让你健康,还有,一小袋灭鼠药会致命,等等。所以,假如无论是不是懂得,孩子们都要学习和接受这些规律和规则,那么想想我们跟神之间的差距又有多大,在真正能明白之前,又要学习多少知识。

我们知道,很多影响生活的东西,我们不了解,也解释不了。有些事仅仅因为神说那是真的,我们就要简单地接受。而直到后来,我们才逐渐看明,这些知识如何保护了我们,或坚固了我们,或使我们谦卑,或使我们得洁净,或指引了我们,或给我们加添了力量去明白更多的真相。简而言之,要旨在于“信靠”。我们是否确信,上帝已经把那些对我们有好处的知识,启示给我们了?

这拣选的教义对我们所有的益处,我们不能尽知,但其中有些益处是我们确知的。由此我们被引入教牧方面的第二个思路:了解拣选的教义,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。

2. 拣选的教义强有力地驱动着教会,严谨地对待真理和圣经,使之不至于沦落到对教义漠不关心、在世俗文化中随波逐流的地步。

拣选的教义,倾向于为那些优柔寡断的头脑注入坚韧的信念,培养出强健而有思想的基督徒,他们不容易被世俗之风和以人为中心的思潮所摇动。它还是很奇妙的防腐剂,保护相关教义不被冲淡和丧失。总体上说,该教义倾向于在我们心中塑造“以神为中心”的世界观,并且建基于客观真理之上。

有一个例子说明了这问题的重要性。最近一期《今日基督教》(Christianity Today)杂志上,扎克·寇尔森(Chuck Colson)探讨了“后现代主义”——“该哲学理论坚持说没有任何超然的真理。”他从文化当中指出来四个或五个迹象,表明后现代主义正在当今的社会中失去力量,并且可能很快就要失宠了。但更重要的是,接下来他对主的众教会发出了呐喊。

今天的牧师、学者和平信徒们,这是最危急的时刻!面对那些饥渴慕义的人,他们必须建立合乎圣经真理的世界观,并对它进行清晰有力的辩护。

但面对挑战,我们准备好了吗?乔治·巴纳(George Barna)最近访问了美国的许多教会,带回一个很令人沮丧的报告,他说大部分教会和平信徒领袖——一项调查称比例达百分之九十——竟然没有清晰的世界观。假如我们根本没有很好地扎根于真理体系中,又如何跟那些极具竞争力的世俗哲学理论争战呢?

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正当社会文化中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好势头时,教会里却出现了诸多退化迹象,从一个以话语为导向的福音信息,挪移到一个以图像或情感为导向的信息里去(看看吧,多少家基督教电台的谈话和讲道节目,已经完全被音乐节目替代)。

我们发现,自己正在往后现代的深渊里滑,而世俗文化却已经看清楚那是死胡同!这真是超级讽刺——而且是可怕的悲剧。(“后现代的崩溃,The Postmodern Crackup”《今日基督教》,2003年12月,第47卷,第12期,72页)。”

拣选的教义,对于唤醒人心——特别是那些被世俗潮流裹挟的人,有着神奇的果效,他们不去思考,轻易接受了许多假设。他们会骤然被圣经中强烈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震惊,也因自己内心可怕的以人为中心的状况感到困惑。他们被迫照着圣经原则思考神和这世界,以免陷入寇尔森警告的悲剧:即,当世人都明白了真理的重要时,教会却被过时的文化影响,错误地宣称说,教义已经不重要了。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,拣选的教义有多重要,你怎么想象都不过分。

3. 从牧者角度思考,拣选教义的第三个益处是,它能检测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有没有摆正。

这是个老问题,不过在现代世界中更加突出而已,因为人们认为自治是理所当然的,权威都被质疑,甚至神是否存在都要人来判断。

保罗在《罗马书》9:6-23,相当有力地陈明这个问题。他听到的反对声音和今天我们听到的一样:“他 [上帝] 为什么还指责人呢?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?”对这疑问,他回答说,“你这个人哪,你是谁,竟敢向神强嘴呢?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:‘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? ’”(罗9:19-20)。换句话说,你把自己当上帝,这个角色互换可不明智,他才是那位窑匠(而你是他手中受陶造的泥土——译者注)!很少其他教义能这么清楚地测试出,到底是我们审判上帝,还是上帝审判我们。

当《约伯记》接近尾声的时候,当约伯做完自己的辩护,他的朋友以利法,比勒达和琐法,也再没有什么劝导,整个事件的结论却是这样:“约伯回答耶和华说:我知道,你万事都能做;你的旨意不能拦阻……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;这些事太奇妙,是我不知道的。”上帝的回答是,“你好好听我,我要说话;我要问你,你来指示我吧。”(这里的英译本,跟中文和合本稍有出入,和合本把后面引号中的话,也作为约伯的发言。——译者注。) 上帝的意思是:约伯,你站好了,好好听我说话。你应该从我这儿学习,而不是来教训我。你要信靠我,而不是指控我。对此,约伯最后的答复是,“我从前风闻有你,现在亲眼看见你。 因此我厌恶自己(或作:我的言语),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”(伯42:1-6)。这个拣选教义,就是要检验我们,看看自己是控告神的约伯,还是破碎痛悔、真心信靠神的约伯。

水中的鱼儿很难意识到周围是湿的,因为鱼在水中,除了水没有别的,鱼儿也根本不用去想它。照样,身处现代社会的人——那些活在近两百年中的人,也很难意识到,自己原来对上帝态度傲慢。在现今世界,除了随处可见的傲慢,对上帝还有什么别的态度呢。而这正是我们游弋的海洋,呼吸的空气。它融入头脑,甚至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。我们看不见它,因为我们正借着它去观看万事万物。

听听鲁益师(C. S. Lewis)怎么说:

古人来到上帝面前……他就像被告就近审判官;而现代人的角色颠倒过来了,上帝在被告席上,他倒成了审判官。不过这个审判官看起来蛮和蔼的,假如上帝对他许可的那些战争、饥荒和疾病等等,能进行合理的辩护,审判官大人还是愿听其详。说不定结果可能会宣判上帝无罪呢!但是,真正的要点在这里:人是法官,上帝站在被告席上。(“上帝在被告席上,”列斯雷·文慕斯雷Lesley Walmsley编辑的,《鲁益师散文及其它短篇作品集》。C.S. Lewis: Essay Collection and Other Short Pieces [伦敦London: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, 2000年出版], 36页。)

这就是“现代社会”的本质特点:一种极其微妙的感觉——一种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假设——怂恿我们说,质疑甚至审判上帝吧,没什么不合适的。而拣选的教义,就是此时真切有效的测试,它能测验出,你已脱离现代傲慢之海,或者仍然沉浸其中而不自知。被拥有绝对主权的上帝严厉考验,是件好事,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会有机会像约伯那样说:“我从前风闻有你,现在亲眼看见你。因此我厌恶自己(或作:我的言语),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”(伯42:5-6)。

4. 从牧者角度考虑拣选教义,第四个角度是:当人们谦卑地热烈拥抱——不是探讨,甚至不仅是头脑上的确信、而是谦卑地热烈拥抱——这宝贵的“拣选”真理以及上帝主权式的恩典时,就会激发爱心、勇于冒险,开展宣教和各样事工。

举个例子(这样的例子太多了,威廉·克里William Carey,亚多尼兰·耶德逊Adoniram Judson,大卫·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,约翰·巴顿John Patton,乔治·缪勒George Mueller,查尔斯·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,以及约拿单·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,等等):克雷斯丁·卡尔森Kristin Carlson去赞比亚工作快一年了,他是国际行动(Action International)的成员,去服事那些流浪街头的孩童(你们要多多去认识该机构的成员;我可以列举出其中很多充满激情的基督徒,比如他们的主任道格·尼克拉斯Doug Nichols,他因为谦卑地热烈拥抱这拣选的真理,身患直肠癌,仍去了卢旺达)。以下是克雷斯丁在感恩节早上给我们的电子邮件:

首先,感谢上帝以他无法测度的恩典拣选了我,我实在不配,而且一直不敢相信天父这般的美善。我对神的拣选心怀感恩,乃是因为我知道拣选的目的,就是要我去宣扬上帝的超卓,要在耶稣里得着永恒的满足,要活在光明当中,而不是黑暗里,要亲身体验上帝的美好。

不要错过这点。有些人完全不知道克雷斯丁在说什么,因为你们原来听过某些教导说,拣选这教义要么不正确,要么没什么用。你们向来满腹狐疑,抱着批评态度站在旁边观望。现在有一个人,已经拥抱了这真理,也被真理拥抱,你要通过他的电邮,从里面来聆听这故事,看看拣选的教义产生什么果效——仔细听听吧,这诸多的果效可能和早先人们告诉你的不一样。克雷斯丁继续写道:

我很感恩,上帝拣选了瓦斯科Vasco,一位硬心肠的、无知、悖逆的街头流浪儿,带领他走出黑暗,进入奇妙的光明。而我看到瓦斯科生命中的果子,明明可以见证,他被接在了耶稣这棵葡萄树上。

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中满溢的良善……能够在神所作的事工中有份,这是何等的神奇——得以成为街头孩童的朋友,并且跟他们一起来分享那唯一持久的盼望。并且这里要特别感谢上帝赐给我的、对这些孩子的关爱之心。客观地说,走在成堆的垃圾上,坐在破烂的“沙发”上(就是一个小金属架上放些硬纸板而已),四围是肮脏的,味道难闻的孩子们,正常人很难喜欢这样的生活,德纳事情就是这样,我真的爱上了这样的服事。

拥抱“主权式的恩典”这个教义,并且被它拥抱——从无条件的拣选开始——首先就生出激进的、愿意冒险的、牺牲的爱;其次,它又使我们谦卑,带着欢喜的心去领受这个真理,即:我们不能自己产生出美好,要靠上帝才行。这样我们就归荣耀与神了。

你或许会问:这样的思考方式合乎圣经吗?圣经真的教导,拣选的教义真是上帝为达成这些果效筹划的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首先细想《歌罗西书》3:12-13的话语,“所以,你们既是神的选民 [神所拣选的人],圣洁蒙爱的人,就要存(原文作穿;下同)怜悯、恩慈、谦虚、温柔、忍耐的心。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,总要彼此包容,彼此饶恕;主怎样饶恕了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。”看出其中的联系了吗?在保罗的脑海中,这是非常明显和清晰的。一旦你知道自己是靠恩典被拣选的,是分别出来归给神的,是蒙爱的,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谦虚的人之一,不仅能受任何冤屈,而且能宽恕人。你也就能去爱那些不可爱的人——在赞比亚和任何其他地方。

关于这运作的原理,另一个线索在《罗马书》8:33,保罗说,“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?有神称他们为义了。”答案很明显:没有人!如果上帝拣选了你,就没人能对你提出任何指控了。神会永远站在你这边。保罗极清楚地说明这事,因为他正期待着这真理在我们身上显明实际的果效。他期待着我们感受其中的确信、保障和喜乐,并且成为勇敢无畏的人。当你现在要做个决定——决定是正确而且出于爱心的,但需要去冒险,此时,你是否感受到这句话的功效:“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?”你能否感受到“拣选”二字里包含的、满有保障的福音的力量呢?

要点在于,这教义不是给人争辩的,而是给人享受的;不是被设计来争吵和辩论的,乃是帮助人们宣教的;不是要让人们分裂(虽然有时会有这种效果),乃是要使人更有怜悯,更善良,谦卑,温顺和宽容。

5. 我要用这最后一个牧者角度的思考来结束。拣选教义与耶稣基督不可分割。

《以弗所书》1:4说,“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。”换言之,上帝在永恒中计划救我们脱离罪的捆绑时,已经考虑用基督作为救赎之方了。在世界被造之前,上帝已经计划好,以基督的死和复活来拯救我们。

因此,上帝完成拯救和呼召我们的大工,却没有预先告诉我们是否蒙了拣选。除了通过我们和耶稣基督的关系,上帝从未通过其他途径启示这件事(若没有与基督建立关系,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拣选,——译者注),因此对于我们的拣选来说,基督是关键。上帝没有告诉我们是否被拣选,而是差他的儿子来,并且说,“信子的人有永生(英文直译是,叫一切信靠这位儿子的,就可以获得永生)”(约3:36)。“信神儿子的,就有这见证在他心里”(约一5:10)。就是说,相信耶稣的人,就能知道自己是蒙拣选的。

所以,我奉基督的名呼召你:来吧,接受他作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吧,把他视至宝吧!凭信心来到他面前的人,他从不丢弃一个。他赦免人的罪,给人批戴义袍,他赐下圣灵,也必定会保守你。“我的羊听我的声音,我也认识他们,他们也跟着我。我又赐给他们永生;他们永不灭亡,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。”(约10:27-28)。听到这位好牧人的呼唤了吗?来吧!